粤语词汇-粤语学习网
当前位置:粤语学习网首页>>粤语教程>>
粤语词汇
词汇概述    构词特点
构词方式    指代人物
工作交际    生活用品
动物植物    人体疾病
动作行为    思想感情
颜色性状    副词虚词
俗语谚语    口语字词
粤语方言字  粤语外来词
粤语语法
语法浅释    动词时态
动词情貌    特殊句式
其他链接
学粤语mp3   视频教程
粤语歌曲    粤语娱乐
粤语广电    留言反馈
粤语构词方式

  粤语的词语非常丰富,变化起来更是多姿多彩,粤语可以用有限的词汇幻变出无限生机。

  一、先看看词头词尾。这我欣赏一个“仔”字,它与普通话的“子”有点相象,但其作用却大得多,是一个用途广泛的后缀。例如:
  1.表示细小:屋仔(小屋)、狗仔(小狗)、雀仔(小鸟)、箱仔(小箱)……
  2.表示亲昵:杰仔(小杰)、王仔(小王)、姐姐仔(小妮子)、叔仔(指年纪同自己相当的叔辈)、牙牙仔(婴儿)、臊虾仔(婴儿)……
  3.表示小称:打工仔、擦鞋仔、眼仔(一般指小孩的小眼)、手仔(一般指小孩的小手)……
  4.表示人称:乖仔(乖孩子)、傻仔(傻瓜)、散仔(游手好闲者)、贼仔(小偷)、呖仔(指聪明的后辈)……
作为后缀的,还有“佬”“婆”“公”“女”“妹”“哥”“鬼”“精”“虫”“猫”“友”“嘢[o野]”“斗”“包”“鸡”……对人俗称会叫佬、公或婆(视乎男女):高佬、傻佬、衰婆、煮饭婆(家庭主妇的俗称)、大声公(说话大声的人,现在一般是指扩音器,即LoudSpeaker)、伯爷公(泛指男性老人)。年轻点的叫女、哥:靓女(MM)、肥妹(胖妮子)、学生哥(学生)、新郎哥(新郎)、细路哥(小孩)。也有叫包和鸡的:衰女包(死丫头)、喊包(爱哭的人,多指小孩)、一蚊鸡(一块钱)、小学鸡(小学生)。但是一些比较贬义的就会用精、鬼、虫等:老鬼(对长者的蔑称)、烟鬼(好烟成性者,也称‘烟产’)、衰鬼(冤气的人)、孤寒鬼(吝啬者)、马骝精(调皮鬼)、葫芦精(爱讲大话的人)、鼻涕虫(常流鼻涕者)、蛀米大虫(好食懒做者)、污糟猫(脏的人)、拖友(男(女)朋友)、发烧友(狂热爱好者)。还有比较谐趣可叫斗或嘢[o野]:屎斗(差劲)、正斗(大致相当于“好货”,但不能完全翻译)、衰嘢……
至于词头,有“阿”“老”等,不作一一介绍。

  二、字的重叠使话语更有气象,在语气上提供更多层次选择
1.形容词在不同的重叠方式下,幻变多彩。
①单音的形容词。

ABB式:表示程度加深。形容词本身不重叠,只是“衬音”部分重叠。如:
黑mengmeng 黄禽禽 青BB
红当当 白雪雪 齐缉揖
滑脱脱 瘦蜢蜢 静英英
牙刷刷 傻庚庚 戆居居
形容词的衬音部分重叠之后,加强这个词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BAA式:单音形容词有时出现在“主谓结构”中,其“主语”部分不重叠。由形容词充任的“谓语”部分重叠。如:
鼻勾勾 尾尖尖 头晕晕
气促促 手松松 头重重

BBAA式:“主语”部分是双音节词,如:
老友鬼鬼 眼核睩睩 笑口噬噬
官仔骨骨 手指尖尖 鼻毛长长

BACA式:同一个形容词如果重叠,也可以置于改变了的“主语”之后。如:
肠直肚直 手软脚软
手长脚长 鼻大眼大

ABAC式:在偏正式的词语中,作为定语的形容词也可以重叠而形成ABAC式,如:
好眉好貌 大花太朵
粗身粗势 倔声倔气

②双音形容词的重叠。

AABB式:这种重叠方式只是表示一种强调,意义上与原式没有大的差别。如:
实实净净(结实) 稳稳阵阵(稳当)
快快脆脆(快) 禽禽青青(匆忙)
巴巴闭闭 牙牙烟烟(危险)
化化学学(不结实的情状)

AAB式:双音形容词还可以重叠为AAB式,也是表示一科强调的意味,程度加深,语气稍为增强一些。如:
湿湿碎(零碎、少量) 趣趣怪(好玩)
立立乱(乱的样子) 矮矮细(很矮小)
白白净(白嫩) 密密实(很结实)
腊腊令(锃亮的样子) 禽禽青(匆忙、毛躁)
这种重叠方式较为常见。

2.粤语中的动词,也有丰富多采的重叠方式。
①单音动词的重叠。

AA式的重叠,主要的语法作用是表示动作、行力发生的短暂性或尝试性。与形容词的单音重叠一徉,粤方言常常以改变调读作作为区别词义的手段。同是单音词重叠,有的时候需要通过声调的改变来分别其意义,有时要变调,有时不必变调。
不变调的,如:
睇睇 试试 搵搵(找找)
有时重叠之后,第一个音节要变调,这主要是出现于阴去、阳平、阳上、阳去、下阴入、阳入诸调字之中。它们要变读为高升调。如:
徛(站立) 原[kei13],重叠[kei35][kei13]
拧(摇) 原[neη22],重叠[neη35][neη22]
搏(拼) 原[bk33],重叠[bk35][bk33]

BBA式的重叠不必变调,意义上也没有大的差异,只是增强动作、行力的形象性。这类格式,事实上动词本身不重叠,只是修饰的成分重叠。严格来说,不算是动词本身的重叠式。如:
排徘坐 眯眯笑
有些文章把这种情形也算是动词重叠,故这里略作介绍。
“眯眯笑”也可以说成“笑眯眯”,这就交成了ABB式,这类重叠格式较为少见。

单音动词还可以带一个“下”字重叠,形成“A下A下”的格式,它表示动作的继续和不停顿地重复进行,如:
睇下睇下 跛下跛下
跳下跳下 讲下讲下
有时,这种重叠还可以化为“AA下”式,它表示动作持续进行了一段时间,不是一发即逝的行力。如:
有个人响度睇睇下。(有个人在这里看了看。)
学学下就唔想学啦。(学一学就不想学了。)
“AA下”式有时可以变为“AA贡”式,它除了表示动作重夏进行之外,还带有斥责的色彩。如况:
你只脚唔好响度郁郁贡。(你的脚不要在那里乱动。)
你点解成日跳跳贡咖?(你怎么整天老在蹦蹦跳?)

单音动词还可以带上“埋”加以重叠,它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A埋A埋”式,“埋”包含有收拢、聚合的意义。一般的动词都可以带“埋”,如说“执埋”、“收埋”(即拿在一起、收在一起)等。这样的“A埋”可以重叠,如说:
执埋执埋(表示不断的收、捡)
凑埋凄埋(不断的凑聚)
另一种是“AA埋埋”式。如上面的词语可以说成:
凑凑埋埋 收收埋埋
它也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多次重复,这种说法比较着意于表现其后果。如说“收收埋埋唔少钱”,其结果“唔少钱”是经由“收收埋埋”所表现的反复性行为而得到的。

单音动词的重叠还有“A来A去”式,表示功作的往复来回出现。如说“搵来搵去搵唔到”(找来找去找不到)。这与普通活的说法差不多。

②除单音节的动词可以重叠外,双音的动词也可以重叠。
双音节的动词,重叠之后构成AABB式。这种“双音词”主要是联合式的词语。重叠之后,在意义上也没有大的改变,只是增强其形象性或繁复性。如:
打打闹闹 走走趯趯(跑、跑腿状)

动词的重叠还有一种格式。就是动词本身不变,它只是重复出现(重叠),而所带的宾语改变了,形成ABAC式。这种重叠,在粤语中特别经常出现。如:
阻手阻脚 顶嘴顶舌
郁身郁势 整色整水
系威系势 顶心顶肺
这种形式的重叠很为常见。

3.除了形容词、动词有各种分式的重叠之外,其他的实词(如名词)也可以重叠。但这种重叠的方式与普通活差不多,如说“爸爸”、“妈妈”、“哥哥”、“弟弟”等。是人称词的重叠:“人人”、“事事”、“处处”是一般名词的重叠,它仍表示该名词所指范围的周遍性,与普通活的说法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异,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  

可见,广东话不但词汇量丰富,而且在有限的词汇组合变化更加是千变万化。不单在语气轻重处多了层次和选择,更使粤语生机灵动,更有魅力、更有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