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客家话 |
课程目录
1.自我介绍
2.吃饱
3.餐具介绍
4.帮忙作家事
5.交通工具
6.你住哪里
7.童谣-羊羊羊
8.端午节(五月节)
9.高兴/笑
10.生气/脸色难看
11.谢谢/不好意思
12.礼物
13.我回来了
14.童谣-排排坐
15.喝东西
16.好不好?
17.什么?
18.打瞌睡
19.肚子饿
20.童谣-火焰虫
21.对兴错
22.客家饭条
23.客家菜
24.酸甜苦辣 |
 |
|
|
客家话又称客话、客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广泛使用于中国大陆南方、台湾、港澳、海外华人社区。客家话历史悠久,但定名为客家话,是19世纪的事情。语言学上其的代表语言是广东的梅县话,近年来台湾四县话和广东惠阳话也颇为强势。
客家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相对较小。其语音特点是:
(1) 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今多读为相应的送气清声母,如梅县“桃”(定平)、“道”(定仄)的声母都是 〔t〕。
(2) 部分古非敷奉母的常用字在客家方言中读为“重唇音”〔p〕、〔p〕,如梅县“斧”(非)读〔pu〕。
(3) 鼻音声母比较丰富,不少地方除有〔m〕、〔n〕外,还有〔〕、〔〕两个声母,如梅县“我”〔o〕、“宜”〔i〕。
(4) 韵母中无撮口呼 韵。
(5) 以〔〕为主要元音的韵母比较多,如梅县的〔i〕、〔n〕、〔un〕、〔〕等韵。
(6) 有〔eu〕韵是客家方言语音的一个特色,如梅县“走”读〔tseu〕。
(7) 声调一般以 6 个为多。
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是:单音词比普通话多一些,并保存了不少古汉语的词语。因为与粤、闽等方言邻近,在词汇上容易受到这些方言的影响,借入一些词语。所以客家方言中有一些具有粤、闽方言特点的词。
语法特点是:名词有丰富的词头、词尾等附加成分;人称代词有数和格两个语法范畴;不少句型的词序跟普通话不同,如“讲少两句话”(少说两句话)、“买得□〔an〕多东西倒”(买得到这麽多东西)、“去广州来”(上广州去)、“食一碗饭添”(再吃一碗饭)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