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言子儿" 和重庆火锅一样"麻、辣、烫"的特征个个鲜明突出。不信,我给你举几例:
宝 器
一天上下班高峰期,心急火燎的人们被吝啬的时间挤进了同一个狭窄的空间--中巴车上。于是,甲的"道拐子"和乙的"肋巴骨",丙的脚掌和丁的脚背不可避免要发生接触,于是,像国与国之间发生争端一样,舆论交锋就开始了?quot;你还是注意点!踩到别个脚背了!""这车上太挤,难免要挨到一堆,要怪,就怪司机,只管自己找钱,装了“闷啾啾“一车人,那管……"这时,"巴"在门边的售票员阴阳怪气的插道:"你俩个吵架,管我们啥子事,找些皮来扯……"论战三方语言上慢慢开始升级了,要是这时车上的人刚好把三个人"冲"到一起,恐怕一台"李小龙的模仿秀"就要上演。正在这时候,只听得三人不约而同的嘟哝一声:"宝器!"全车人都会意的笑起来,空气顿时缓和下来。
要说"宝器"一词的确切含义,怕很难叙述出来,但一说"宝器"重庆人谁都明白。以"宝器"骂人,介于骂与不骂之间,看似咬牙切齿,其实没有伤人。有时还暗含自己逞了威风,又麻痹了对方,让双方都能下台。像刚才那种情形,一人一声"宝器",便有鸣金收兵之感,这架便多半打不起来。这是重庆人的狡黠之处,麻痹对方的高招。
装 牤(māng)
重庆人心直口快,看不惯那种老干世道的人却要以伪装的纯洁来隐瞒其世故的行为――装牤。
一天,我乘车回家,在南坪上来一位老奶奶,手上还拎了个大包包。售票员见状就想让老人身边的小伙子给她让个座,却见其马上双手抱于胸前,眯起眼睛装睡。大伙心中都翻起了一阵厌恶感。这时,小伙身后一青年起身说:"老妈妈,这儿来坐!"而后,他上前将那"睡虫"吼醒:"下回装牤,不要遭别人看出来了!"那小伙子的脸一下子绯红,忙从背包里翻出瓶冰点水来喝,这动作,使我联想起吃火锅遭辣倒了,也要……重庆人就是这样,火辣辣的心肠,火辣辣的话,性格中容不下半点伪装和虚假!
"棒棒儿"
在重庆,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都能看见一种游动行业,你看,街头,三三两两,或结伙,或单放,或四处游走,或席地而坐。每人手提四五尺长的竹棒一根,这就是山城之一景---"棒棒儿"。他们到底是干啥子的,外地人不明白,重庆人最清楚。买台空调,运到八楼,啷个办?二道贩子倒一筐猪肉,上车下车,赶上赶下,啷个办?买个西瓜,十斤重,抱手上,手酸,又要吃西瓜,又要保持风度,啷个办?好办!喊一声?quot;棒-棒儿!""棒棒儿"来也,诸般难题迎刃而解,记得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棒棒"很感动的说过:"重庆人不排外,很耿直,很豪爽,在重庆当"棒棒儿"三年了,你们一喊"棒棒儿",我的心就热了。"
重庆人说重庆"言子儿",方显重庆人的机灵、诚恳、耿直、热情。我想,如果将来自己漂泊异地他乡,怕是永远也改不了这一口"麻、辣、烫"的"言子儿",永远也忘不掉重庆――我的家乡!
莫搞毫
小娃儿缺乏起码的生活常识,不大懂事,既好奇又好动,往往整坏家里的东西。父母看到了,经常给小娃儿打招呼:“莫搞毫!”
一天,婷婷的爸爸买了一瓶红墨水回家,刚放到桌子上,婷婷就拿起墨水瓶当玩具来玩,翻过来倒过去,还想扭开瓶盖,妈妈见了立马制止她:“莫搞毫!当心红墨水整到你的衣服上洗不脱。”另一次,婷婷耍得无聊,拿起茶几上的香烟和打火机,模仿爸爸,想点燃香烟。她把打火机噼噼啪啪乱打一阵,手被烧着了,差点把头发也烧起来,妈妈冒火吵她:“喊你莫搞毫,偏要乱搞毫,这下烧到了手,该倒霉!”看到大人削苹果,削下的苹果皮老长老长很好玩,婷婷也悄悄拿起水果刀来削,哪晓得苹果没削好,癞巴癞克的,倒把小手划了一条口,出了血,又遭妈妈吵了一顿:“鬼娃儿真是烦得很,叫你婷婷(停停),就是叫你莫搞毫,你还是脚不停手不住的。”事实上,想捆住小娃儿的手脚,要他们整天安安静静坐着,一动不动,做个“不许说话不许动”的木偶人是很难的。
重庆俚语“莫搞毫”,与另一句俚语“莫千翻”相近,意思简单明了,就是叫人要规矩一些,不该动的东西莫要随便去动,不该干的事莫要随便去干,以免惹祸。
不过话又说回来,小娃儿不搞毫,就无法学到生活里的常识,更何况小娃儿即使搞毫,干出一些大人不高兴的事情,也不过是生活小事,无关紧要。大人就不一样了。在公交车上,有个小偷见钱眼开,去摸旁边小姐的包包,后面坐的便衣警察喊他:“莫搞毫!”他偏不听,刚伸出手就被警察抓个正着。陈毅早就告诫过当官的莫搞毫(“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可是他们把它当耳边风,贪污受贿,结果犯下大错。对这些人,就是该对他们大吼一声:“莫搞毫!”
背(bēi)油
“背”字有两种不同的含意。除了通常说的背米、背菜、背包袱外,还有一种含意,指过多耗费时间、精力、感情、钱财等。“这个活路恁个搞法,好背油啊!”重庆人恁个说,外地人往往搞不懂。
自然灾害时期,城镇人口每人每月供应二两菜油,要格外地省,才能把这个月马马虎虎打发过去。所以买菜时要考虑啥子菜省油,啥子菜背油。“四季豆不进油盐”,可以少背油;炒毛毛菜要油多,就把锅先烧得辣辣的再下菜,做到少背油。
现在不同了,麻油、菜油、色拉油遍街都有卖的,想吃哪种买哪种,不用在这方面费心思了。
家里有小孩,当家长的差不多都“望子成龙”。遇到小孩调皮,不听大人的话,大人就吵他:“你这娃儿教育起来硬是背油。”
当秘书是很辛苦的差事。张秘书给头头赶写一份讲话稿,翻箱倒柜找资料,熬更守夜查数据,苦苦思索,改来改去,足足忙了三天三夜。稿子完成时,张秘书捶着酸疼的背说:“没想到恁个背油!”
某机关的老王,不甘心于坐“老板凳”。他听说过“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话,于是快马加鞭“又跑又送”。到头头的家里跑了多少趟,送了多少“米米”(钞票)已记不清了。有一回,老王被头头请到他家里“筑长城”。他知道是要他去送菜,才半天时间就除脱了好几千。
眼看要晋升副处长了,那个头头忽然因为收受贿赂,贪污公款被关进了鸡圈。老王的希望破灭了,钱也白花了。知道内情的人背后指指戳戳说他:“何苦恁个背油嘛,做人还是要靠真本事噻!”
其实哪个人做事都想多快好省,不愿多背油。但这就要看你聪不聪明,能不能干了。
划得着
胖妈上午去农贸市场买菜,一不留神,给小偷摸去了几十块钱,气得胖妈连午饭也没吃,节约了一顿。下午,胖妈照例去打麻将,硬是手气来登了,一下午赢了一百多块钱,高兴得胖妈晚饭多吃了半碗。上床睡觉时,胖妈默了一下,上午丢了几十块,下午赢了一百块,划得着,今天没亏。
划得着,就是划算的意思。划得着的划,就是划算的划;划得着的着,就是“有着”、“没着”的着。这“有着”、“没着”也是俚语,有着是有搞头,没着即没搞头。这搞头还是俚语意即赚头。可见,划得着等于划算加有着,自然就比划算更有着,也比有着更划算。
划得着的反面是划不着。划不着当然就是既不划算也没得着了。现在有的中巴车,哪里都敢停,哪点都敢拉客。为啥子?多拉一个客,就多收几文,划得着呀,如果让交警逮了个正着,一罚就是两百。这下就得不偿失了,这就叫划不着。
其实,划得着与划不着就一步之遥。一念之差,划得着就可能滑向划不着。有位老兄,一心就想朝上爬,拍呀、捧呀、送礼呀、行贿呀,啥子都干。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求得了一官半职。于是便利用手中权力,拼命地朝回捞,不到两年已是腰缠百万。这位老兄得意惨了,当年投小资,如今捞大钱,划得着。不久东窗事发,这位老兄不仅把贪的吐了个精光,除脱了公职,还把自个送了进去。这下只好在铁窗下后悔“划不着”了。
其实,世间最划得着的是吃福喜,吃火巴和;最划不着的是吃亏,当冤大头。不过话又说回来,“吃得亏打得拢堆”,这未必不是好事。“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福喜也不是恁个好吃的。所以“划得着”告诫世人,别一双眼睛就盯着我划得着,我身后还跟着个“划不着”呢。
拽(zuá)梦脚
重庆方言“拽梦脚”的“拽”字,相当于“踢”的意思,但在字典里却找不到它。巴渝土话中这个字用得较多,如“把脑壳拽起”,“你为啥拽我一脚”,“他拿火钩把我拽了一个眼儿”。儿时一边念儿歌一边合着节拍用镰刀尖在地上拽:“拽一拽二连拽三,瘸妈跳过李家湾。背个包,打把伞,地上拽了十六点。光头脑壳一个字,地上拽了二十四。”念完停下数地上拽的点,刚好二十四个。
话扯远了,还是来说拽梦脚。它的意思,顾名思义,在睡梦中踢脚也。有回梦中一条大黄狗来咬我,我飞起一脚拽过去,当然狗没拽到,脚却拽到床沿上,把脚趾甲都拽翻了,痛得我呜嘘呐喊。这梦脚拽得着实厉害。据说足球运动员结婚后,两口子不能睡在一张床上,要分开睡,为啥?也怕拽梦脚误伤了娇妻。有个日白匠吹垮垮说:巴西有个球星一生痴迷足球,睡梦中常在绿茵场上拼杀。那天晚上他梦见自己带球连过三关闯入禁区,飞起一脚射门,球进了,全场欢声如潮!其中一人叫声特别刺耳,将他从梦中惊醒过来,才发现妻子躺在地板上哀号不已。原来他把妻子当足球一脚拽下了床,肋巴都拽断了三匹。这一梦脚拽得不摆了?这当然是日白不打稿子吹牛不犯死罪说些来扯。如果真有那回事,女人恐怕嫁给叫花子也不愿嫁给球星。
重庆话中的拽梦脚除了本意外还有另一层意思是碰运气。张大发去年下岗后,倾其所有在街上租了个门面开火锅。有人劝他说:“现在火锅做死了的多得很,谨防搞栽水哈!”他回答:“管他妈的哟,拽个梦脚看。”哪晓得他这一梦脚硬还拽对了头,生意好得不摆了。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成了真正的张大发。腰杆儿上手机挂起,指拇上戒指戴起,以前拽起的脑壳现在昂起了!棒棒马老三有天上午找了10元钱,突发奇想将就10元钱拽梦脚买了5注彩票,结果运气对了头,捉个耗子变牯牛,那期他中了个二等奖,净得现金5万多元,高兴得他一脚把棒棒拽嘿远,吼一声:“我马老三有钱了,再也不当棒棒了!”
最喜欢拽梦脚的要数赌徒,人坐牌桌,心存侥幸,希望好运降临,赢个兜满钵满。越想赢越不顺手越栽水,几家伙就把钱输得所剩无几?为了捞转来,决定铤而走险拽梦脚,把剩下的钱全部押上.结果大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遭输得瓜兮兮的。
搭巴壁
在重庆方言中,搭巴壁的意思就是厚起脸皮巴倒人家占便宜。
下面摆个搭巴壁的龙门阵。去年热天,从沙坪坝坐车去北碚。车上人很多,一个颈子上吊金项链的光膀膀崽儿却霸着车门边的一个双人座。车到井口,上来一位拄拐棍的老太爷,正好站在崽儿旁边。车子开得急,老太爷摇摇晃晃站不稳,有人看不惯了,指责那崽儿:“手脚收到点儿,让老太爷挤起坐一下撒!”哪晓得崽儿把眼一翻:“热天热势的,挤啥子挤?!”恶暴暴的一句话,吓得再不敢有人作声。车行一阵,快到三溪口时,又上来一个娇艳的女娃儿。女娃儿挤到那崽儿身边,娇滴滴地说:“大哥,搭个巴壁,挤一下要不要得?”崽儿色迷迷把女娃儿盯倒,赶忙让出座位来。或许是出于感谢,一坐下来,女娃儿便热火朝天地和崽儿吹了起来。吹倒吹倒,女娃儿突然惊爪爪叫一声,说戒指遭掉到地上去了,接着便弯下腰去找。崽儿献殷勤,也赶紧趴到地上去找。找了一阵,没得结果,女娃儿像突然醒豁过来,说想起来了想起来了,上车前我在那边副食店坐了一哈儿,肯定掉在那里了,说完,就急慌慌下车回头去找。那女娃儿下车没得好久,崽儿突然连声说遭了遭了,我的项链遭那女娃儿偷去了!众人一看,崽儿颈子上果然没了项链,一个中年汉子幸灾乐祸地说:“该被遭,喊他让老人家坐他不让,偏要让那女妖精搭--巴--壁!”
猫(māo)煞
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个性、性格及脾气,即:性格刚,脾气暴。我们常说某某嘿猫煞,性格“猫”得很,莫去惹。
“猫煞”常含贬义,但有时也用来夸赞某人。小明学习成绩好,期期稳拿全年级第一,同学们个个都服了气,说他硬是猫煞不简单。阿贵大学毕业,人勤脑子灵,肯问肯钻,技术学得又过硬,同事们常常在背后议论、赞扬他:毕竟是大学生,硬还是要猫煞些!而所在单位领导却对一些工作马虎、不务正业的“二杆子”常在大会小会上教训说:有的人工作上不行式,整天在外面二冲二冲地干猫煞!"
因此,咱们做人,该猫煞的地方还得想法去毛煞,不该猫煞的万万不可去毛煞。
|